公司新闻

【大足英才】用刻刀传承大足石雕技艺——记石刻第十六代传人刘杏彩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能风

2023-03-15 15:38:1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杏彩体育“嘴角可以再往上翘一点,酒窝也可以再深一点,这样能把人物惬意嬉笑的神态表现得更好。”近日,记者走进刘能风技能专家工作室时,他正在向徒弟讲解石雕艺术。

  据了解,这批作品将用于重庆市山城步道的景观布置。为了能如期交付,刘能风和徒弟们又开始一整天一整天地“泡”在工作室。

  刘能风出生于大足北山上的一个普通家庭,从小就和石像打交道。“每一龛石刻的位置、每一尊造像的特征,都印在我脑海里。”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,到大足的游客日渐增多。一些村民利用石料雕刻的各种纪念品也受到了外地游客的青睐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能风了解到,“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像居然能卖30元,”这样的价格相当于几十斤猪肉的价格。

  发现其中的商机后,刘能风决定雕刻石雕。从小看到大的石刻雕像就是他的灵感源泉,为了掌握雕刻技术,他住进岩洞,一笔一划地练习、模仿。半年之后,他终于拿出了一件自己比较满意的小作品——小观音。没想到这个小雕像很快被一个外国游客看中了,并用18元钱买走了。这更是坚定了他从事石雕的决心。

  然而,旅游也有淡旺季之分,淡季的时候,一连好几天卖不出一件作品也是常事。1984年7月,在旅游淡季之时,刘能风踏上了南下的火车——去广西省桂林市摆摊卖石雕。

  一天,两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雕塑工厂的游客发现了刘能风,并向他抛出橄榄枝,希望他到工厂工作。久违的“乡音”让刘能风倍感亲切,从此他开始了长达7年的工厂生活。期间,除了上班时间外,他几乎天天晚上都泡在厂房里苦练技艺。也正是在那段时间,他的雕刻技艺得到了飞速提升。

  1992年,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成立,刘能风被邀请回乡负责技术指导。随后,他又承包了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,招聘了10余名能工巧匠,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
  “要想在石雕领域立于不败之地,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活。”有了这样的意识后,刘能风几乎“疯狂”的投入到创作中。为了雕一尊罗汉像,刘能风曾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。第一个作品完成,大伙觉得不错,他却感觉不好,砸了。又过了10多天,雕完第二件作品,大家觉得比第一件好了不少,但他还是觉得缺少神韵,又砸了。

  就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中,刘能风的雕刻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刘能风最拿手的是观音像的雕刻,他雕刻的观音像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:“肥不显肉瘦不显骨”,面部“有弹性”,惟妙惟肖,精致至极。

  2002年,刘能风雕刻的《媚态观音》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;2006年,刘能风雕刻的《千手观音》获中国文联 、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、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共同主办的“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”金奖;2008年,刘能风雕刻的《玉印观音头像》,获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。此外,媚态观音、文殊菩萨、千手观音,这些都是他刻刀下最常见的作品。

  2009年,刘能风被确定为大足石刻第十六代传人。重庆市政府帮助他成立了“刘能风石雕石刻工艺技能专家工作室”。在这里,他将石雕技艺一代一代传授下去,并带领徒弟们雕刻了无数件创意产品。

  “我这一生带过近300个徒弟,个个都是能工巧匠。”刘能风说,石雕技艺一人传一人,由他带出的这300多人又带动了上万人,据不完全统计,其中还有500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石雕。

  刘能风最得意的3个徒弟,也正是大足石刻的第十七代传人,他们都已成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。他和其中一个徒弟从2011年开始便于区职教中心合作,为该校学习教授石雕技艺,截至目前,已经为该校石雕专业培养了200余名学生。

  当爱一件事爱得深沉时,这件事就不仅仅是爱好了,更是一种责任。“我是幸运的,既是大足石刻的底蕴哺育了我,又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造就了我,更是雕塑界众多德艺双馨的老师和前辈助我实现了梦想。”刘能风说,如今,被评为“大足英才”,他更是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——把石雕技艺发扬光大。

  为了履行好这份责任,刘能风已经做好了打算:“一方面继续创作,争取一年拿出几件好的作品出去参评,为大足石刻赢得更多荣誉;一方面毫无保留的向前来学艺的人传授石雕技艺,通过他们手中的刻刀将大足石雕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”

搜索